为了以查促改、以改促教,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落实常态化思政课督查制度,稳步推进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工程。2月27日-3月1日,伟德BETVLCTOR体育官网校领导董晨钟、张生勇、李朝东、李建民、姚志宏、罗剑波等相继深入思政课堂进行督查听课。
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只有与各国的实际相结合才能彰显其真理的力量。2月27日上午,李刚副教授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讲授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进行了详实的讲解。李刚老师通过史论结合的阐述,重点突出了毛泽东思想是在同党内各种错误思想的不懈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辛探索和执着追求。他提醒学生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就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探究原则,明白马克思主义是在与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结合中不断创新发展的。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都具体包含哪些内容?”从问题出发,李玉宏副教授在教学7号楼104教室进行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讲授。课堂上,李玉宏老师以整体视域观梳理了2018版新教材内容变化和重点设置情况,指出了本课程学习的具体内容。特别是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要求进行了清晰的说明,认为这门课程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重点,系统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中国的国情、中国社会的状况和自己的生活环境,树立历史观点、世界视野、国情意识和问题意识。李老师鼓励学生,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一定要坚定“四个自信”,放飞青春梦想。
2月28日下午,在7号教学楼201教室,周红教授用几组镜头向同学们展示了近年来“马克思热”这一现象,由此开启了她的新学期第一堂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以来的广大志士仁人为什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信仰的灯塔?为什么在“千年思想家”的评选中,马克思能够高居榜首?伊格尔顿、萨特、熊彼特等当代西方思想家为什么十分敬重马克思及其思想?在授课过程中,周红老师告诉同学们,这些既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力量和无与伦比的深远影响,又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仍然是新时代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历史前进的行动指南。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我们才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迎来了强起来的历史起点和奋斗目标。这就启示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如何认识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毛泽东本人的伟大之处?”围绕这些问题,李全宏副教授在电阶201教室给学生上了一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导入课。首先,李全宏老师带领同学们学习并理解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质上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问题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以及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此基础上,他还以“伟人毛泽东”为题,结合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历数了毛泽东的伟大之处,并为下一节内容“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的讲解提供了铺垫。
在教学7号楼201教室,曹亚斌副教授进行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讲授。曹老师主要从时代背景、理论渊源、阶级基础、实践基础以及个人因素这样五个方面系统地讲授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这个问题。其中,他特别指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是对于时代主题的深刻回应,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的创造性发展。通过这节课的讲授使同学们深刻地领会了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背景,并坚定了大家认真学习革命先辈坚定的革命信仰和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品质的信心。
“问题意识”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敏锐感知和能动反映,课程设计亦是如此。3月1日上午,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堂上,张雪雁博士首先提出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于毛泽东,成于邓小平’的观点?”以此作为导入,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回答,并对学生的回答做了相应的补充。紧接着,张雪雁老师继续以问题呈现的方式,借助于图表和知识导图等形式,详细地阐述了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过程以及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使同学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要理论成果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伟德BETVLCTOR体育官网结合不同思政课程特点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模式,目前已经形成了“思政课‘6+1’实践教学链”。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经典阅读”展开。赵惠强副教授给我们带来的是一堂思政实践教学引导课,在课堂上,他对“原理”课的实践教学内容、具体安排以及阅读书目给学生进行了指导。特别是关联现实问题强化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之间的逻辑中介作用,凸显了《资本论》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意义。这有助于帮助大学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3月1日下午,贾克防副教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以诙谐幽默的语言、丰富生动的案例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思政课。首先,贾老师从“思”和“修”的不同内涵出发,针对授课对象的专业特点,运用几何学、物理学等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概念阐述。他讲到,“思”的内涵是理智的学习即认知,而“思”的最高境界则为“智慧”。对于这个问题,他运用几何学的知识形象生动的讲述了智慧即是在多维度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并引导学生做有高强本领、勤奋学习、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接着,他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案例对“修”的内涵进行了剖析,认为“修”即是技能的训练和美德的培养。在这种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勇气、意志力、好奇心、热情、社会兴趣、感恩、乐观精神是最主要的推动力,并引导学生做有理想信念、有担当、有奉献的时代新人。
课后,学校领导分别与授课教师进行了沟通交流和意见反馈。他们在对老师授课各自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紧扣教材,抓好教学设计,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进”工作?如何实现思政课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进一步创新和丰富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形成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使思政课更具有针对性和亲和力?如何改变平铺直叙、“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合理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使思政课堂“活”起来?如何利用鲜活生动的教学素材,使思政课变得“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等等。